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名家学术会客厅(第三十期)学术交流活动
本报讯:12月1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了名家学术会客厅(第三十期)学术交流活动,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曹孟勤教授应邀做“劳动的客观目的探寻”的主题讲座。此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迎光教授主持,学院全体教师参加活动。
讲座中,曹孟勤从古希腊将人的活动区分为“劳动、制作、实践”三个方面讲起,深刻剖析了人类历史进程中“技艺人的胜利与失败”的必然逻辑,追溯了现代世界异化的根源。他认为生产持存性物品的制作活动是为了实现活动之外的目的,其特征决定了必然会形成“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历经启蒙运动,人的思想得以解放,主体性地位得以确立,也使功利主义滥觞,随着世界性市场的形成,最终造成了一个庞大的商品堆积的世界,并形成了消费主义社会,制作活动最终沦为异化劳动。
曹孟勤认为劳动、制作、实践三者的统一是迈向劳动目的内在化的重要一步。在劳动本体论的分析中,他指出所有自然存在物的活动都被自然必然性所支配,唯有人的活动带有目的性,劳动构成了人的类本质;劳动创造人、创造世界、创造人类历史,这意味着劳动本身拥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目的,它是主观目的与客观目的的统一。他认为只有人自觉意识到劳动的目的就是人的最高目的,并将人的最高目的与劳动的客观目的合二为一,劳动才能够复归自己的本真状态,也只有在此基础上,人才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真正创造属于自己的美丽家园。
孙迎光在总结时指出,此次讲座对于马院教师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曹教授的讲座视角新颖、视域宏阔,从劳动的客观目的这一新视角,对现实世界的展开逻辑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反思,从异化劳动的根源分析到劳动本体论的阐释,促进了我们对马克思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
(通讯 郑琳丽 审核 孙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