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4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文艺副刊
2025年04月08日

三江学院202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辑(二)

阅读量:319

【前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7月2日,我校举行2024年三江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周更生出席会议并讲话,雨花台团区委副书记虞舒海、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社会实践团队指导教师、学生代表出席会议。

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周更生肯定了近年来我校在社会实践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并向一直以来关心学生成长、支持社会实践的各单位、各学院师生表示感谢。针对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感悟“伟大成就”,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二是要勇于“自找苦吃”,在实践中磨砺意志品质;三是要敢于“开拓创新”,在实践中绽放青春风采。

我校2024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踔厉奋发新时代挺膺担当新征程”为主题,根据“按需设项、据项组团、精准对接”的原则,围绕理论普及宣讲、党史学习教育、传统文化实践、乡村振兴促进、学科专业实践、发展成就观察、教育关爱服务、青春环保、博爱青春、七彩假期十个方面组队,组建41支校级立项团队,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在躬身实践中擦亮青春底色,用行动践行铮铮誓言,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校团委 村居之变:马家店社区的故事与记”】

汇聚青春力量,追寻发展足迹。校团委“村居之变:马家店社区的故事与记忆”口述史项目组青年代表前往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马家店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参加项目阶段报告会。铁心桥街道党工委委员、二级调研员俞建宁,马家店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梁培,特邀乡贤能人程明友等领导顾问出席会议。

会议伊始,项目组校外导师围绕口述历史的概念及发展,向参会人员介绍了口述史研究的特点和基本方法,鼓励同学们在交流互动中融入社区,通过文字、影像等多元化的方式唤醒基层民众的微末记忆。为进一步感受新时代马家店社区的深刻变化和变革性实践,促进团队对公共记忆、社区归属的探索,口述史实践团队踏上了这场意义非凡的寻找记忆之旅—“社区漫步”活动。手持老照片,跟随老师的脚步,烈日骄阳亦挡不住追溯历史的热情;团队漫步在社区的街头巷尾,途经大周路、科创城、总部经济园……从阡陌交通到宽敞大道,从低矮平房到高楼大厦,一个个新地标“拔地而起”。

本次暑期实践活动对社区历史传承与创新的一次有益探索,让团队再次深入基层、激扬基层治理中的青春活力,为项目的持续推进注入了不竭动力。截至目前团队前往社区参与实践活动13次,实践时长超200小时,覆盖访谈居民超60人,已收集照片、录音、录像等资料200余份;志愿实践事迹也被南报网、新浪财经网、雨花青年微在线等官方媒体报道数十次。项目团队将接续奋斗,打造口述史系列品牌服务,凝心聚力,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崭新篇章。

【法商学院 积极践行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乡村振兴,金融先行。三江学院法商学院金法下乡先锋队于7月20日前往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开展了以“积极践行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团队通过展开社会调研、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现场答疑等多种形式,向村民们介绍了金融诈骗的常见手段、防范方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权益保护。实践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实际例,为村民们揭开了金融领域的神秘面纱,让他们对金融法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7月20日至7月23日,实践团队先后走访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海脐村党群服务中心、海头镇电商产业园、朱蓬口海鲜市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座谈会等形式与村委会、企业、村民深入交流,了解金融法律知识在农村的普及情况。结合访谈和座谈会内容,全面评估村民对金融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尝试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措施,形成调查报告,为后续的金融法律知识普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7月23日,志愿者们带着精心准备的法律宣传资料和调查问卷,深入到田间地头、村头巷尾,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他们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具体的案例,向村民们讲解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电信诈骗法、非法集资防范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7月24日,实践团队来到海头镇大兴庄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宣讲会,成员们针对乡村地区常见的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问题,结合案例进行了重点讲解和剖析,引导村民们树立正确的金融观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此次金融知识宣传不仅为乡村群众普及了金融法律知识,还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在未来,实践团队将继续用自身的知识和力量,持续开展科普活动,帮助提升社会公众的金融法律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积极投身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建筑学院 科技赋能 实干增彩】

2024年7月,三江建筑学院“科技赋能,实干增彩”——乡村墙绘青春实践团于宿迁市泗阳县王集镇魏圩村开展墙绘3.0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专属色卡对村庄进行专属文化墙设计与绘制,并同时开展乡村志愿服务、乡村青少年儿童艺术公开课等一系列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绘制前期,团队在指导老师郝峻弘老师和李甜茹老师的带领下,发挥专业优势,对墙体进行测量与研究,并结合“大数据+乡村色彩调研”,利用色卡和现代测色仪器对环境进行调研。在活动中期,实践团成员与“2024中国绘画大系—品历代中国绘画,绘现代强国复兴”青春宣讲团成员在魏圩村当地开展了十场丰富生动的艺术思政课与美术实践课,为当地的家长与小朋友们带来了艺术的熏陶与美术的启蒙。在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入泗阳县农业发展银行,与农发行行长一起深入交流与讨论,学习乡村振兴成功企业案例,并在此次社会实践中共完成了三面文化墙的绘制,成为了魏圩村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团队成员的不断深耕下,队员与村民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多日的交流,让村中的老人们对于乡村振兴有了新的认识。队员们也积极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旧文化墙更新,带领儿童学习无人机飞行等。愿在未来的各项活动中,建筑学院的学子们能够向这支富有凝聚力的团队看齐,克服困难,点亮梦想!

【东山校区 红脉同心 童梦筑梦】

2024年7月中旬,“红脉同心童梦筑梦”实践队深入了解东台市三仓镇部分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况,基于实际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帮助留守儿童学习知识,增长技能,同时结合对当地红色文化的学习,在授课中传播和发扬当地红色文化精神,延续红色基因。

为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暑期学习和生活情况,“红脉同心童梦筑梦”实践队来到了三仓镇文化站,参加暑期“假日少年驿站·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在实践中,“红脉同心童梦筑梦”实践队的成员们精心挑选适合留守儿童学习的古诗词篇目,并准备了相应的讲解材料和互动游戏。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为孩子们讲解了古诗词的韵律、意境和表达技巧。实践团队还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多样的手工材料。在扭扭棒制作环节中,团队成员们耐心指导,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亲手制作手工艺品,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感受到了关爱与陪伴。7月15日下午,“红脉同心童梦筑梦”实践队来到了当地一位失孤儿童的家里,队员们帮他检查了暑期作业,并且询问了他的生活状况。在辅导作业过程中,队员们耐心地传授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给予孩子充分的情感支持和鼓励。

奋斗不息,青春不止,青春的脚步永不停歇。三江青年将不忘初心,用脚步丈量土地,以实际行动淬炼青春,让信念与热忱在炽热中熠熠生辉。

【校报微论】

深化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各地各高校深入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育人质量,打造新时代社会实践育人新范式,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

高校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社会实践的目标使命,通过社会实践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要聚焦坚定理想信念,组织大学生寻访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考察足迹,亲身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魅力和人民情怀,充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深刻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要聚焦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重点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刻感知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着力强化“四史”教育,实地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要聚焦服务“国之大者”,带领大学生“小我融入大我”,在社会实践中深刻体验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生态等方面的重大战略需求、战略部署,精准锚定人生发展方向。

(孙培华)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