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9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文艺副刊
2025年09月08日

扩宽视野、汲取动力、提升能力

阅读量:322

【编者按】

2020年9月7日,三江学院举行“周建忠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2025年7月10日,三江学院周建忠名师工作室第一期学员结业典礼举行。周建忠名师工作室五年来通过“专家讲座、主题研讨、校外共建、精准指导”的四位一体研修机制,在师德涵养、教学实践、科研素养、人生规划等多方面为青年教师赋能。周建忠名师工作室是三江学院创新青年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探索,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载体。名师工作室旨在传承名师教育理念、师德风范、治学精神与实践经验,在指导帮助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学科研能力提升过程中形成互相促进、互助发展、互动提高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特推出“第一期学员心得体会”系列报道,旨在充分发挥名师在精心育人、潜心治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榜样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

(孙培华)

2020年10月14日,“周建忠名师工作室”研修班正式开班,我满怀感激之情,感谢三江学院给予我这次宝贵的提升机会。起初,我内心还存有一丝疑虑,毕竟周老师专攻文科,而我身处工科领域,总觉得两者相去甚远,帮助或许有限。但本着“试试看”的心态,我还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与周老师相处的这段时光,有几件事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让我收获颇丰。

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周老师在日常交流中,总是能以平和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调,娓娓道来自己的人生经历。他的故事,如同一部精彩纷呈的传奇,不仅让我领略到不同领域的精彩,更在潜移默化中扩宽了我的视野与格局。犹记得他自信满满地说出“我是世界楚辞研究第一人”时,那股源自内心的底气与自信,是如此真实且震撼人心。这种底气,是经过无数日夜钻研、无数次学术碰撞后沉淀下来的,是个人实力与学识的有力彰显,让我深刻认识到,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深耕专业,都能在自己的领域绽放光芒。

二、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当下,“躺平”思想在社会中悄然流行,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已过不惑之年的群体,家庭与事业似乎都已尘埃落定,未来仿佛一眼就能望到头。三江学院对教师个体的友好政策,如无考评、无绩效、无岗聘,只要把书教好,其他工作按部就班即可,本就让人容易滋生懈怠之心。然而,周老师却如同一股清流,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

初见周老师,他那精干的身形、洪亮的嗓音、丰富的手势以及浑身散发出的活力与朝气,瞬间就吸引了我的目光。深入了解他的履历后,我更是深受触动。比我天赋更高、年纪更大的人都还在为学术不懈努力,我又怎能轻易放弃、不思进取呢?周老师用他的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的真谛,激励着我在教育的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行,不为岁月所困,不为困境所扰,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教育的热情。

三、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周建忠名师工作室”为我们搭建了一个绝佳的交流平台,让我们这些志同道合的教师能够汇聚一堂,分享心得、碰撞思想。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够及时更新对高校教育事业的认知与理解,还能在与同行的交流中,重新点燃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找回那份最初的梦想与执着。

相较于王勃,我们无疑是幸运的。我们有伯乐的赏识与引领,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相伴,共同在教育的田野上耕耘、探索。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才智,如潘江般倾泻文采,如陆海般展现才华。每一次的思想交锋,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每一次的经验分享,都是一次能力的提升。这个平台,让我们不再孤单,让我们在教育的征程中,携手共进,砥砺前行。

参加“周建忠名师工作室”,是我职业生涯中一段难忘且珍贵的经历。在这里,我不仅扩宽了视野,汲取了动力,更提升了自身的能力与素养。未来,我将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再次感谢三江学院,感谢“周建忠名师工作室”,感谢师傅以及每一位同行的小伙伴。

(赵俊霞)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